當各類藝術紛紛跨出藝術殿堂和生活結合之際,我們明白黏土才是最適合的媒材;讓作品從生活中開始,結合創作思考後,再重新回歸生活中! 陶藝直購 釉藥供應 陶藝訂製 陶藝教學 服務項目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註冊中心 |
陶藝的歷程和黏土的變化 陶藝賈妙 整理於1996'1/1
歷程: |
說明 |
1.探勘 |
選擇礦源,礦源之適用性實驗:黏性,可塑性,耐火性,燒成溫度等... |
2.採礦 |
原礦挖掘:含有機質的表土去除(平行挖掘,坑道式等...) |
3.碾碎 |
原礦碾碎,水洗:可去除有機物,初步的細度分類。(水洗分類法) |
4.配料 |
依加工性質(成形方法)而定,是否添加其他黏土或原料以達需求的加工性質。 |
5.研磨 |
研磨混合:原礦,黏土及添加物,濕式研磨成泥漿狀.(約100目網左右)。 |
6.壓濾 |
研磨後的泥漿,為去除水分用壓濾機或麻布袋施壓,壓擠出水分留住黏土. |
7.練土 |
壓濾後的土餅,經真空練土機練土,可去除土中氣泡,增加緊密度。 |
8.養土 |
練過的黏土,密封保濕,放置一周以上,增加黏土可塑性,可再練土後拉坯。 |
9.成形 |
準備好的黏土,開始成形製坯,做作品... |
a.手捏成形 |
將黏土直接用手捏塑成形。 |
b.土條成形 |
將黏土搓成小泥條狀,利用繞圈方式成形.(小形容器,花瓶...) |
c.手擠土條 |
將黏土搓成大泥條狀,利用繞圈,拍打方式成形.(大水缸...)又稱:手擠坯 |
d.土板成形 |
將黏土用桿麵棍壓成塊面板狀,在革硬時黏接成形。 |
e.壓模成形 |
利用石膏模吸水性,壓模黏接成形。 |
f.注漿成形 |
利用石膏模吸水性,將泥漿注入石膏模中成形。 |
g.拉坯成形 |
利用轆轤(拉坯機)離心力旋轉拉坯成形。 |
h.綜合成形 |
綜合以上各法,交叉運用的成形方式。 |
i.機械成形 |
重壓機(磁磚),擠壓機(陶管),高壓注漿機(碗盤),旋坯機,(碗盤) |
10.修飾 |
成形後的坯,經過修飾讓它更完整更有變化。 |
a.修坯 |
手拉坯後的修坯,半完成作品的黏接及修飾(把手,壺嘴...) |
b.雕刻 |
革硬狀態的雕刻:(透雕,單面切雕,雙面切雕,淺浮雕...) |
c.黏接 |
將兩件以上不同的坯體,經刮面處理沾泥漿黏合變成一件作品。 |
d.質感 |
將坯體表面,利用各種工具處理成各種不同感覺的表面。 |
e.彩繪 |
將坯體表面,運用礦物質原料或現成色料彩繪於坯上(另釉上彩)。 |
11.陰乾 |
自然陰乾或人工烘乾,人工烘乾溫度30-60℃/時(較適合陶藝作品) |
12.素燒 |
素燒溫度: 800-850℃ 燒成至紅磚溫度,求其吸水性以利施釉。 |
溫度變化 |
0 - 100℃:吸濕水份蒸發 ;水分100℃沸騰蒸發(機械水)。 |
101 - 200 ℃:吸濕水份蒸發後;黏土粒子接近.微小收縮(機械水)。 |
|
201 - 450 ℃:黏土中的膠質結晶水開始揮發.微小收縮(不可還原) |
|
451 - 550 ℃:結晶水去除 ;黏土礦物慢慢分解成矽酸及礬土.慢慢的膨脹。 |
|
551 - 650℃:結晶水去除後,結晶格子接近.碳酸鹽(有機物)開始分解揮發。 |
|
573℃:低溫型石英轉換高溫型石英(發生急遽的膨脹,注意昇溫速度) |
|
651 - 880℃:硫化物開始分解揮發.(素燒完成) |
|
13.配釉 |
試驗方法:比例秤重法,三角座標法,塞格實驗式法,混合實驗法。 |
a.試料 |
試驗釉藥原料的比例重量,求其性質,溫度,變化,顏色,等變化。 |
b.混合 |
試驗完成的配方,按照比例重量混合。 |
c.研磨 |
研磨細度以 200目網為標準,研磨時間約:0.5-1小時(依量增減) |
14.施釉 |
將配成的釉藥原料(釉漿),施於素坯或土坯上. |
a.淋釉法 |
直接將釉漿淋澆於素坯或土坯上. |
b.浸釉法 |
將素坯或土坯,直接浸泡於釉漿中,使釉漿吸附於坯上.(注意厚薄度) |
c.噴釉法 |
用吹氣或空氣壓縮機,將釉漿噴附於坯上.(注意釉塵粒子) |
d.綜合法 |
綜合以上各法,交叉運用的施釉方式. |
15.燒成方法 |
依照燒成的氣氛(氧化還原),方法,技巧,需求,效果和特殊性,分為數種... |
a.氧化燒成 |
在大氣下直接燒成,最方便的是電窯,原料為電源的輻射熱能.(坑燒,野外燒) |
b.還原燒成 |
燒成過程中,盡量使坯在缺養狀況燒製完成,原料有木材,瓦斯,煤油... |
c.坑燒 |
野外坑燒,挖一大坑放上樹枝,坯體,樹葉等..混合放置(有機可燃物做為燃料) |
d.柴燒 |
耐火磚製成的窯爐,原料為柴薪,大部份為多窯室型(蛇窯,登窯...) |
e.燻燒 |
利用有機物為燻料,燻出淺褐到黑色的不同變化,坯打光效果更好. |
f.樂燒 |
釉藥溶解後,快取坯體放在有機物上,產生還原,氧化的各種變化. |
g.鹽燒 |
利用鹽分(鈉)的高溫溶解能力,在高溫投入大量鹽分,使坯面,釉藥產生變化. |
16.釉燒 |
釉燒:1230-1260℃ 燒結溫度,使其堅固,不透水,耐酸鹼性,發色等... |
溫度變化 |
880℃:同前素燒.(可比素稍稍為快一點,約100-150℃/小時) |
881 - 950℃:硫化物開始分解揮發,注意空氣替換帶出硫化物,急遽收縮. |
|
950 - 1050℃:硫化物分解揮發,矽酸鹽開始形成,部份釉藥原料開始分解。 |
|
1050 - 1260℃:矽酸鹽形成,大部份釉藥原料溶解,到全部溶解完成. |
|
1260℃:持溫約1小時,依釉漿溫度性質增減.(釉燒完成) |
|
17.作品完成 |
窯爐自然降溫,不可太快,以防止冷裂.(熱裂是昇溫時發生的) |
窯爐降溫 |
降溫至100℃以下時,方可取出坯體,最好是常溫時. |
18.修飾 |
第二次修飾 方便釉上彩繪 |
彩繪 |
在燒成後的釉藥上,再於釉上彩繪各色的釉上彩,可增加其層次. |
19.釉上燒 |
釉上燒 同前第一燒,溫度約700-800℃左右,依釉上彩溫度,昇溫不可太快. |
已燒結的作品(抗熱震,抗收縮小)昇降溫不可太快防止冷裂熱裂. |
|
20.作品完成 |
窯爐自然降溫,不可太快,以防止冷裂.(熱裂是昇溫時發生的) |
降溫至100℃以下時,方可取出坯體,最好是常溫時. |
陶藝賈妙於1996'1/1 本文歡迎通知引用, 請在刊物或傳媒上註明本站網址即可 http://ceramics.arts.com.tw |